高三学生李舒妍

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不禁总要相问:是否还有一方净土,可以让我们畅所欲言、随心所欲?

田间小路的尽头,烛光闪耀,袅袅炊烟,辽阔草原的一方,一顶圆顶帐篷旁,几匹马儿在悠闲地吃草;鳞次栉比的高楼,耸入云端,其中有一幢,在顶层,还是在底层,一扇亮着灯的窗口,飘出无限温馨,飘出无限暖意……家,就是这个样子吧?一碗热奶,一碗热汤;一句问候,一句叮咛;一个微笑,一个打趣;一次宽容,一次原谅……家,家就是这个样子吧?

回想当初,年少的我们,憧憬着海上星光的浪漫,向往着威廉古堡的神秘,追寻着飞扬梦想的灵光……似乎永远都不够。我们大声地向世界要求着仿佛世间的所有都不足以装下我们那奇奇怪怪的念头。那时侯,家,在我们看来,没有意义,还会张狂地认为,是家,羁绊了我们飞翔的翅翼。

当我们一天天长大经理了现实的洗礼与冲刷,不由得想起年少时被我们抛到脑后的家来。推开熟悉的家门,甩下沉重的行囊,疲惫地躺在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小小的床上,看着这世界上唯一的一寸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冷傲的伪装慢慢撤下,晶莹的两滴泪珠滑落在枕旁……忙忙碌碌了这么多年,我们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是官场上的惺惺作态,还是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是笑脸背后的低声诅咒,还是灯红酒绿下的逢场作戏?现在的我们,已不像年少时的吵闹与任性,放肆与轻狂。现在的我们已经领教过了世界的残酷与喧嚣,已经饱尝了生活的风雨与艰辛,已经承受过世间太多的沉重与失落……当困顿后的第一缕霞光重又闪耀在我们眼前时,我们才猛然发现,原来真正想要的其实只有一个家:怀了心事,只有家能够默默听你倾诉;受了委屈,只有家会小心翼翼地擦干你流淌下的泪滴;有了怨气,也只有家能容谅你所有无理的摔打……家,是我们伤心时尽情宣泄的港湾,是我们孤单时温暖的怀抱,是我们患病时加糖的苦药,是我们寒冷时厚厚的外套……

当我们在工作中遭遇苦恼,遭遇失败,遭遇到无法排解的郁闷,回到家,泡一个热水澡,穿上宽大的睡衣,端起一杯浓浓的牛奶,用最舒服的姿势,窝在电视机前,此时此刻,你还能寻觅得到比家更舒适的地方了吗?也许你的家很小很旧,也许你的家很大很宽敞,也许你的家一贫如洗,也许你的家富贵逼人……可是无论怎样,家,永远都是我们休憩、等待着下一班车的站台,永远都是我们忙碌奔波中急于停靠的港湾。尘世的聒噪,世道的污浊,在家的面前,都会灰飞烟灭,无影无踪。拥有了这世界上最值得珍爱的家,我们还会要求什么呢?

记住吧,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是迷失了方向,都不要忘记自己永恒的坐标――家!

[评语]家,是温馨的代名词,是思念的聚焦点,是情感的归宿地,是……写家难,写好家更难。太熟悉,太亲切,太让人眼热!容易落俗套,容易概念化。读李舒妍的《家》,真舒服!她的心是平和的;她并没有用很多扎眼刺眼的词语,似乎也并不想通过浓烈得似乎都化解不开了的情绪去刺激去感染她的读者,即便是让她把这文章读出来,那声音也一定是轻轻的、温温的、柔柔的……可是,你感动,你激动,甚至你的心里总是会时不时地来上一阵悸动――家,对!家就是这样!她的用词是准确而别致的;几组排比句的运用已然为情感的抒发平添了无尽的魅力,关键处几个动词的选择尤令人称奇。“窝在电视机前”中的“窝”字,将只有在家里才有的那种自在与坦然,传达得多么准确;“家,永远都是我们休憩、等待着下一班车的站台”中的“休憩”与“等待”,并不新奇的两个动词,将我们对家的依恋与思念,以及那难以割舍的绵绵情意,传达得多么到位,又多么迷人!好文章大概都是这样“看似寻常却奇崛”吧?像一瓶好酒,不辣口,不上头,不知不觉就“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