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青蛙坐井,井口就是他的眼界,对井外一切无知,也就无所谓境界了。

②庄子《秋水》中的河伯先“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后顺流而东,突破了河之边界,来到北海,看见了大海的景象,领略到新境界。

③游山者看到眼前景物,以为丘壑风光阅尽,转过山岔忽又发现别有洞天的境界。但有时脚底也有边界,或许脚下就是万丈深渊,此时,你也只好心存敬畏而自此止步。

上述材料中的“眼界”“境界”“边界”及其关系,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眼界边界境界关系800字作文《扩眼界·守边界·提境界 》

扩眼界·守边界·提境界

青蛙静默地坐在古井里观天,焉知井外世界?河伯若不守住边界,又岂能顺流而东而不见水端?庄子寓言故事,让人醍醐灌顶:一个人要不断扩大眼界,守住边界,才能提升境界。

首先,扩大眼界是提升境界的前提条件。

鲲生活在幽暗的北冥,眼界和境界都有所限,它不满现状,要扩大眼界,于是生出了图南的念想,继而化鹏抟扶摇九万里而南飞,其境界也跟着变了。倘若,人们以为自己眼界就是全世界,终日坐井观天,其结果也一定会像井中青蛙一样让世人耻笑!现实生活中却不乏真有如此之人,不仅坐井观天,还夜郎自大,自诩老子天下第一,悲夫!

真正有境界的人,是不会一叶障目的,他一定是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三国时吕蒙原是位不识谋略的武将,孙权觉得他眼界和境界都还不够,于是劝勉他“当猎涉,见往事”,吕蒙听信了孙权的话,发愤学习,增长了见识,也提升了自己的境界。欧阳修说:“强学博览,可以通古今。”这是说不断学习,可以扩大眼界,进而提升境界。

其次,守住了边界,才能拥有境界。

《诗经?氓》中诗句“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说凡事都有边界;把这话放到为人处事上,就是人人要有边界感,即做人要有原则,行事要有底线。嵇康与山涛同为“竹林七贤”,但因志趣不同,嵇康拒绝山涛的引荐,写下千古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循着自己的道路笑傲前行。历史上有位叫庞涓的人,为人阴险,为人处事没有边界,也无境界,最终落得可悲下场。

守住边界,十分重要;守住边界,就得处事有原则,做人有底线。冯骥才说:“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最后,提升境界,可以更好地扩大眼界,守住边界。

境界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它体现在一个人的决定与态度上,甚至一言一行与气质上。三毛也说:“你的气质,藏在你读过的书、行过的路和爱过的人里。”这便是一种境界,有了境界,便可助你扩大眼界,守住边界,赵一曼女士、朱自清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眼界边界境界关系议论文作文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文题由题干、材料、任务及要求四部分组成。审题重在对材料及任务的理解。

综合材料与任务指令,显然材料中的青蛙对应“眼界”,青蛙只知坐井观天,限于井口一隅,眼界被井口束缚了,没有境界;河伯对应“境界”,河伯只有突破黄河,东至北海,才能看到新境界,发现大境界,接纳外境界,实际上是对青蛙坐井观天的反证,因为若蜗居黄河,河伯也可能是一只井底的青蛙;游山者对应“边界”,脚勤望景是好,但不可为了眼福,忘记脚下边界,即在突破眼界的同时,不可不注意边界的束缚性、限制性,实际上是对河伯勇于突破眼界、发现境界的辩证思考: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任务指令要求考生基于对这三则材料的认识与把握,认真思考“眼界”“境界”“边界”及其关系,写一篇文章来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感悟。

这是一篇具有很强思辨色彩的材料作文。第一段从井底之蛙故事引出眼界、境界的重要性,又通过庄子的《秋水》进一步印证追求境界的必要性,提示我们要有广阔的眼界,崇高的境界。第二段是对边界的阐释,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含义丰富,包括领土、地方,需要深刻理解。综上所述,从材料中,应该明确文章的立意出发点是眼界要广、边界要清、境界要高。考生写作时既要结合材料含义,又要联系现实,结合自身阐发,展现中国青年的崇高境界。

参考立意:1.拓眼界,存边界,开境界;2.开阔视野,辨边界,心存境界;3.眼界、边界、境界一个也不能少……

总之,材料借青蛙传达的是不能一味守成求稳,不思突破,借河伯传达的是,要勇于突破探索发现,接纳新境;借游山者传达的是要随山而移,既要突破边界,又要谨守边界。结合材料综合来看,就是要突破眼界,正视边界,提升境界。

  • 眼界”“境界”“边界”关系高中作文800字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