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书,在不同时代,人们对它有不同的感知,它往往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在古代,科举考试是重中之重的人生大事,“录取通知书”标示着一个人从庶民到官宦的阶级跃升。如今,录取通知书蕴藏着更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承载了对莘莘学子过去的肯定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希翼,还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同学,你曾获得过录取通知书,目前正为新的录取通知书奋斗。你对录取通知书有怎样的体悟呢?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以“我的录取通知书”或“我看录取通知书”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我看录取通知书议论文作文

承过往之奋进,启未来之华章——我看录取通知书

(题目即观点,简洁鲜明。)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且即将走入大学,每一个开始都会收到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对我来说,不是终点,而是承过往之奋进,启未来之华章。(简引材料,摆明观点,照应题目。)

承过往之奋进,青春年少的我砥砺前行。(分论点一:接到“录取通知书”,我承过往之奋进,继续前行。)

录取通知书是我迈向人生下一个阶段的通行证,开门匙。获得这个通行证需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古代,录取通知书对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们是无比重要的东西,有宋濂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乐学;也有孙敬、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到如今有失聪少女江梦南靠读嘴型学习考入清华的坚定学习……学习的道路上总不是一马平川,优异的学习成绩也不是朝夕可得,唯有付出“汗滴禾下土”的努力,才能收获“粒粒皆辛苦”的果实。我所期望的美好未来,皆依靠当下的努力,我们少年正是以过去的奋进,面对困难的绝不放弃,砥砺前行,才能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一份又一份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在接下来的征程中,我也当承过去之奋进,才可走得更远。(阐释承过去之奋进,砥砺前行的必要性。)

启未来之华章,当不忘初心,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担当。(分论点二:赋予“录取通知书”内涵。)

她从黄河边走来,穿过历史的迷雾,走过战争的荒野,终于得以在世界舞台中心大放异彩。而我作为炎黄子孙,新时代的接班人,当以时光为纸,行动为笔,书写属于我和中华的壮美乐章。前有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有樊锦诗作为敦煌的女儿,完成数字敦煌的构想。前有塞罕坝人民一代又一代治沙造林;后有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之梦……前辈们在各行各业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保驾护航,同时也留给后人良好的代表模范。录取通知书就是我通向一个又一个的广大平台的台阶,使我可以去开拓眼界,丰富自身,以昂扬之姿承时代重责,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我相信黄金时代不在过去,而在将来;不在我背后,乃在我面前。(赋予“录取通知书”意义,呼吁青少年要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录取通知书是对过去奋进的肯定,是对未来发展的希望。我辈青年当承过去之奋进,启未来之华章。(再次阐明观点,点击标题。)

我的录取通知书议论文作文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重点考查价值观,培养青年学子的“赶考精神”,体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题目通过录取通知书内涵的解读,引导考生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承载的希望和责任。“你曾获得过录取通知书,目前正为新的录取通知书奋斗”,是说考生过去曾经努力过,奋斗过,现在也正在努力。赢得通知书就意味着要承担一份责任,与古代不同的是,这份责任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还是国家、人民、时代的重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最大考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考生所追求的“录取通知书”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密切相关。“录取通知书”和考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考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切题立意:

1.录成长足迹;书未来华章。

2.过往的回忆,未来的希冀。

3.忆往昔岁月,请长缨在手。

4.过往纪念章,未来入场券。

5.录取书是终点,更是起点。

6.录取书是认可,更是责任。

……

偏题立意:

1.未来,我们在路上。(未准确抓取核心信息。)

2.耐人寻味的人生。(脱离材料,远离任务,立意走偏。)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录取通知书,在不同时代,人们对它有不同的感知,它往往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这句话是总说。然后材料分别从古代和今天两个角度陈述录取通知书的时代烙印,题目重在“今”:“录取通知书蕴藏着更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承载了对莘莘学子过去的肯定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希翼,还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是考生联想思考的基点。命题人所给的立意引导是:录取通知书不仅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也打上了时代烙印,学生可与时代相结合,联系自身实际,赋予“录取通知书”内涵或意义(责任、期待、肯定、坚持、理想……),学生不能脱离材料真实情境而随意发挥。

2.典型任务的限制。“同学,你曾获得过录取通知书,目前正为新的录取通知书奋斗”,这句话限定考生的身份为高三学生,写作对象为“录取通知书”;“你对录取通知书有怎样的体悟呢”,这里的体悟应与材料中的“内涵”“希冀”“责任”相关联,考生要联系自己生活实际,阐释“录取通知书”的内涵和意义,或书写“我”在获取“录取通知书”过程中的经历与感受,或书写“我”对“录取通知书”的看法。题目限定“以‘我的录取通知书’或‘我看录取通知书’为副标题”,考生需要拟写标题,不能把副标题直接当作标题来写。两个副标题均锁定了写作主体为“我”。

3.价值判断的限制。“它不仅承载了对莘莘学子过去的肯定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希翼,还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句话明确了题目的价值取向。考生应联系实际体悟在当今时代“录取通知书”的内涵与意义,被录取的自己承载着什么样的希冀和责任。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针对“它往往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考生可立意为“我的录取书上有新时代烙印”;针对“它不仅承载了对莘莘学子过去的肯定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希翼,还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可立意为“录取书承载满满的希冀和沉甸甸的责任”;针对“同学,你曾获得过录取通知书,目前正为新的录取通知书奋斗”,可立意为“录取书上有奋斗的烙印”……考生还可以立意为:“录取通知书”既有个人的烙印,又有时代的烙印;既是“对自己过去的肯定”,又寄托“未来的希冀”;既是过去的终点,又是未来的起点;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责任;既是寄托了个人的奋斗,更是肩负了社会责任……立意是多样化的。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扣住材料中“它往往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考生可以联想自己的录取通知书上会有什么样的时代烙印;“它不仅承载了对莘莘学子过去的肯定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希翼,还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考生可由此联想,录取通知书承载着对未来什么样的希冀,又承载着什么样的责任?“你曾获得过录取通知书,目前正为新的录取通知书奋斗”,考生可以联想自己过去、现在为获得录取通知书流过的汗与泪,对未来通知书的展望,丰盈“录取通知书”的内涵;可以横向思考,书写为了拿到录取通知书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赋予“录取通知书”意义,比如“录取通知书”寄托了“父母的鼓励、老师的教诲、自己的坚持”;也可以从“我看录取通知书”角度,联系时代背景和自己的经历谈自己对“录取通知书”的体悟与看法,应该说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若取副标题“我的录取通知书”,考生可以记叙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写成记叙文;若取副标题“我看录取通知书”,可以就“录取通知书”发表自己的看法,写成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