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报刊、影视,你会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你感触良多;走进社会,你会惊讶生活的多姿多彩,获得人生的启迪;走进大自然,你会感叹大自然美不胜收,让你情感荡漾;走进书籍,你会感到视野开阔,陶醉不已;走进校园,你会感到泛舟学海的酸甜苦辣;走进集体,你会感到温暖无比……

请以“走进_____”为题,写一篇以自己的观察、经历、体验、见闻、感受、认识为内容的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写完整,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走进什么的半命题作文800字赏析《走进茶艺》

走进茶艺

中国传统文化有书法、国画、刺绣、茶艺、武术等。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化传统满满的家庭。

茶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枝花,让我知道了待客之道。从五岁起,父亲就经常用一副紫砂的茶具,每天在那里泡茶、煮茶,小时候从未有过重视,直到长大了,慢慢懂事。父亲开始教我如何喝茶。也许大家都认为,“喝茶”张嘴就喝,不是人人都会吗?当时我也这样认为,但当父亲教我之后,我吃了一个大惊。原来喝茶也有这么多讲究。

才开始学时,经常因为我背打不直,手没有伸直等问题被父亲教训。我也想过放弃,但在一次父亲招待一位客人的时候,我发现了一壶茶中竟能有这么多学问,便悄悄打消了放弃的念头。父亲常告诉我∶“壶嘴不对客,茶杯摆'外品'字,红茶要高冲,乌龙要用煮,盖碗记五步,刮沫、煮茶要手轻。”我一直把这些口诀记得很清楚,但每一次父亲让我上“实战”时,总会因为一些小细节而被父亲训斥。有时候心里难免委屈,但是我知道父亲是对的。茶艺,每一步,每一个手法,都应该是精准完美的。

在我学了两年茶艺之后,父亲开始教我一些比较难的手法,但我连基础手法都还练得不扎实,导致在用盖碗做“入海”动作时,将盖碗壶全身打碎,我吓得战战兢兢,眼睛都不敢看父亲。出乎意料地父亲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斥责我,只是温和地说∶“多练练就好了,碎碎平安嘛。”直到听到父亲这话,我高悬的心才放下来。于是父亲又拿来一个新的盖碗,口中边讲解,边熟练地操作示范。他的手仿佛与盖与壶合为一体,一个过程下来,简直没有一点瑕疵。让我仰慕不已。

我屏息静气,心里默记着他教的方法和步骤,学着父亲沉稳的样子,又操作了一遍,这次刮沫、煮茶、“去草”、“入海”,都做得行云流水,我正在暗自得意,期待得到父亲的夸奖。不料父亲又抓住了我的一个毛病∶“为什么你一弄茶就会有兰花指?”我不吭声,父亲又让我反复练习了数遍,最后终于我满意,他也满意了。

在过去五年的茶艺学习中,我不仅学会了茶叶浸泡的最佳方法,也学会了茶艺中嘴壶的“凤凰三点火”,盖碗中的“入海沏茶”手法。最重要的我学会了以茶待客之道,更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仅仅一个茶艺就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辽阔深邃。父亲教我茶艺,是想让我在茶艺中悟到人生的正道吧,他把他的茶艺心得全盘传授于我,也许,这,就是传承吧!

点评:读罢此文,仿佛是给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茶文化的大门。那些关于茶文化的专业术语于我而言何其陌生,可作者却能信手拈来,当真是出自茶艺之家从小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外化表现。

先说作者的行文思路,以时间为序,叙述了“才开始学”“学了两年”“过去五年”的学艺经历。在此过程中,自己对茶艺由轻视困惑到逐步了解,最后深刻感悟。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无矫揉造作、以辞害意的牵强附会之感。可见,多年茶艺学习中的收获,早已内化为小作者的一种精神日常,无需藻饰,随意撷取,即成作文。

再说作文对父亲这一人物的刻画甚是巧妙。作者将父亲置于茶艺学习的每个环节中,通过语言、动作、正侧面描写,刻画了一个对教授茶艺无比严格的父亲形象,从而侧面烘托父亲对茶文化的虔诚和敬畏,进而感染到我,让我从父亲对待茶艺的态度中感悟以茶待客之道及做人之道,悟理过渡自然,水到渠成。

最后,最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众多传统文化“有的了无人知”的小小担忧和遗憾,让人颔首。纵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对自己一家传承茶艺文化有一种难掩的骄傲和自豪。于是,我的内心油然而生一种羡慕和惭愧。羡慕小作者生在这样一个懂茶文化的家庭;惭愧自己如作者所言,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如作者一家这样心怀热爱与敬畏的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

走进什么的半命题作文600字赏析《走进乡下》

走进乡下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

——《稻香》

那里有着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风吹着,它便摇曳着,然后形成了稻浪。它是我记忆中最美的地方——乡下。

城市的大货车小汽车跑起来“呜呜”地响个不停,后边还冒着阵阵黑烟。然而走进乡下,运货的便不再是大货车了,而是驴。这驴呢,只要你牵着它,即使不抽打它,它也驮着东西,乖乖地跟着你走。在田野间,拉着一只小驴,头顶着暖阳,嘴里哼着一支小曲儿,悠闲自在而恬静美好。

城市里的“噪音”太多,不是人声鼎沸就是川流不息的汽车在鸣叫。也许在城市里,每天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波着,每天都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都在被动受生活支配。

然而当你走进乡下的时候,便没有这么多烦恼和压力。在早上,鸟儿悦耳动听的歌声把你从梦里叫醒,耳畔传来有序而有节奏的砍柴声。大人们在厨房里做饭。灶台上,开水沸腾的声音像诗,热气蒸腾的烟火似画。一切都那么和谐宁静,一切都那么美好清闲。清晨羊们喝足盐水后,便把它们赶到山上去觅食,羊儿们也不调皮,个个都老老实实地跟紧队伍。在山上,能看到更美的群山、天空以及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走在山间,有时运气好的话,还能找到名贵的鸡枞呢。那才是大山给予的最惊喜的礼物。

到了午时,将羊群赶回来。吃过晌午,坐在门边的大树下歇一会儿,便戴着草帽,抡起锄头去挖地。在田间,看着自己亲手挖出来的一个又一个大大的土豆,内心是无比自豪与喜悦。如果累了,便到一旁的花椒树下坐着休息,喝口自己泡的酸角水,一边将草帽摘下来扇扇风,所有的累便迎风消散了。

到了下午,背起土豆,抡着锄头与夕阳一起回家,没有担忧,没有顾虑。眉梢挂着汗,眼里擎着光,迎面吹着傍晚的凉风,背上背着一天劳动的收获,慢慢地回家。岁月静好,一切都是那么安详如意。

乡下,我最喜欢的一片天地,我最初的家。当我走进那里时,满心里只有祥和、悠闲、美好。

点评:引用《稻香》歌词,拉近与乡下的距离,原本朴实的文题瞬间也就温暖起来。

首段自然由稻田、稻浪点明走进对象——乡下,照应歌词,紧扣文题。其实小作者写的是麦田、麦浪,逻辑严密性还有所欠缺。

乡下美好,既有与城市对比下的宁静,也有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乡下一天的安详。抓住乡下特征,“走进”的主角去看、去体验、去感受,不再只是客观描写,乡下的美好也就更加真切地呈现出来。既关注了文题中的“乡下”,也重视了如何“走进”,这是她的成功之处,也是大部分顾了“走进对象”,却失了“走进”这一动作的同学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结尾再次点题,首尾呼应。乡下是家,走进乡下收获安详、美好。

小作者的优秀首先在于用心去看、去听、去感受,做一个生活有心人;其次用文字将内心的美好真诚地讲述出来;最后紧扣文题,对比手法和时间顺序在讲述过程中恰当运用。

从她的优秀中,你学得了什么呢?

走进什么半命题作文怎么写指导

【写作指导】

“走进____”是半命题作文,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审题时应正确理解。关键词是“走进”,往往要写出“走进”的对象是什么及自己对该对象的看法或独特感受,这就需要补充的内容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以便激发阅读兴趣。其次,“走进”的对象应给人一种深切的冲击或者感悟,或美好,或惊喜,或留恋,或遗憾,或怅惘......正是因为“走进”了这个对象才会发现值得书写的某个契合点,而这个点正是作者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可以写走进名著,谈谈你对名著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谈谈自己对名著的独特见解;可以写走进自然,写一写大自然的美好;可以写走进某人的世界(内心),说说对某人的某种情感等等。

但“走进”不等于“走近”,写作时要注意写出“进入”之意,而非只是“靠近”,程度上是完全不同的。有少数同学审题不认真,直接把题目写成“走近”什么,一字之差,文意迥异。这样的粗枝大叶,令人遗憾。

  • 走进什么半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