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会是一种孤立的存在,我们总是被外部世界无形地改变着。面对“被改变”,有时候我们坦然接受,以主动适应这个世界;有时候我们断然拒绝,以维持自己的某种状态。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以“被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以“被改变”为话题的作文《灵魂的本色》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是心理学上的同化效应,意指个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外部环境的一种不自觉的调试。能够不让世界改变自己灵魂的本色的人是令人敬畏的,正如巴尔扎克说:“社会是个泥潭,我们得站在高地上。”

灵魂的本色

在复杂的社会里,我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常常会在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的抉择中陷入两难境地。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敢于迎难而上,奋力将浊流推开,不让其玷污自己灵魂的本色。

闪亮的钢盔

头上的钢盔是洁白的,公正的光辉在一张张落下的罚单上发出。可是有时他得挂掉一些特殊的电话,这些电话是促使他变向堕落的源头,挂掉了,才能堵住泥泞的污水,让心底的清泉更加明净。可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挂掉这些电话需要多大的力量。或许某个电话让他气喘不过,某个不理解的话语让他彷徨片刻,但是当正义的刻度要被压迫变形时,他便重新积蓄力量,挺起佩戴着徽章的胸膛,为每一张白纸黑字的罚单注入力量,心中的罚单便一挥而就。

笔挺的圆规

看着丰厚的待遇,他坚定地对为自己介绍课外培训机构的同事摇摇头,然后转过身躯,继续在黑板上用圆规画圆。他知道拒绝的后果,那些价格听上去真的很诱人,而他一直都背着假清高的“罪名”,被同事议论纷纷。但是没办法,他喜欢那支笔挺的圆规,晨昏忧乐每相亲,他用它不知画下过多少个圆,可是却偏偏画不好生活中的一个个圆,圆的饭桌,圆的铜板……他不想画也画不出一个圆溜溜的自己,因为,他的内心是方的。

清澈的声音

信号灯更替的时间越来越长。终于有人不耐烦地顶着红灯迈出了第一步,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人们越发扬扬得意地走过,对头顶的红灯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神情仿佛在等待着一声呼唤。

我也急匆匆地要跟过去,却发现一位同校低年级的女生拦在我前面,熙熙攘攘中,清澈的声音响起:“现在不是红灯吗?老师说过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才可以行。”那声音像一柄利剑,刺破了熙熙攘攘的空气,我站在她的背后,脸红得发烫。

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选择随波逐流,并努力为自己寻找身不由己的理由;而另一种人则总是去做自己认为正确、有益的事。

后一种人无疑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这种人无论别人做不做,他们都会坚定地去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这并非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会改变世界,而是因为他们不想被世界改变,能守住自己灵魂的本色。

请以“被改变”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提纲

首先,我们要先弄清楚一个问题,“被改变”的主体是谁,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得知,这个主体,可以是“我”,也可以是别人,比如自己周围的老师、同学,比如古今中外的名人,或者是书里面的虚构的人。

那是被什么改变的呢?再次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中第一句话里的“世界”是泛指的,可以是物质的,比如被人改变,被物改变,被自然环境改变,被时空环境改变;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比如被某种精神鼓舞,被某种潮流左右,被某种心理效应同化。第二句话给出了具体的立意角度和范围,可以写“接受”,展现成长蜕变的过程和态度,也可以写“拒绝”,彰显执着恪守的勇气与情怀。写作时,要深挖“接受”或者“拒绝”的背景,内心的矛盾纠结和感受的理性成熟,由此来凸显内容的具体和情感的真实,而不能只流于事件本身的简单叙述与描写。

文章的体裁形式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议论文。选择记叙文的话,我们最好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选取素材,最后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提炼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感悟;也可以选择议论文,从正反的素材对比中凸显自己的观点。

以“被改变”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素材一:85后诗人谈骁在《我愿意》中写道:感谢让我伤心的事物/感谢操场边的栏杆/让我用不同姿势/说出悲伤/那里的草/它们习惯于沉默/习惯于从头开始生长/还有那些安静的夜晚、风吹过栏杆/路过的人群里/谁朝这里看了一眼/陌生人/也请允许我说出感谢/也许我们有相同的泪水/我们正在为同一件事物而悲伤……

素材点拨:一句“感谢”,展现了一种平和而积极的态度,标志着我们选择与“世界”和解。的确,感谢“世界”带给我们的每一份滋味与感受,无论它是悲欢离合,还是苦难曲折,回头看,毕竟是它助力了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我们的成熟。

素材二:在一家超市里,父亲、母亲、年轻的儿子一家三口在完成了家庭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让儿子将使用过的购物手推车送回到原来的地方。“爸爸,你看到没有,手推车扔得到处都是,没有一个人送还,这也是超市专门雇人负责归拢手推车的原因。”父亲耐心地教导着儿子:“那么,儿子,你认为送还手推车是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呢?”

儿子陷入了沉默。短暂的沉默之后,母亲插言道:“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别太苛求儿子了,我们回家吧。”

当父亲正要放弃自己的要求时,他看到,一对年迈的夫妇一人推着一辆手推车,将它们送还到了原来的地方。目睹这一情景,父亲再次对儿子说道:“儿子,这世界上共有两种人:一种人用过手推车后,将它随处一扔了事;另一种人则会将它送回去。我希望你做送回去的那种人。现在,你把手推车送回去吧。”

素材点拨: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却没有坚持做,理由可以有千万个,因为毕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然而即便有再多的理由,也都是说给别人的。选择做正确的事,我们不是为了救赎别人或者求别人救赎,而是为了救赎自己。